2025年第三期

2024年,中国经济顶住压力,展现较强韧性。坚持高质量发展,中国制造凭借新技术、新产品脱颖而出。尤其以新能源汽车、锂电池、光伏产品为代表的“新三样”叫响全球。从“老三样”到“新三样”,浓缩着时代变迁,刻录着发展足迹,背后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积极成效。
中国“新三样”在全球市场的蓬勃发展,契合了国际市场对绿色、高科技产品的需求,加速全球绿色经济转型的进程,催生新的就业机会与经济增长极,为全球绿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。从“走出去”到“造出去”,中国光伏企业正向海外市场迅速拓展,进入全新的时代,对于中国光伏企业而言,出海是必选题,不出海就出局。中国新能源技术不断进步,为全球新能源发展提供了技术借鉴、经验支持,助力全球能源发展。
成绩单
中国进出口
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,202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达到43.85万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5%,规模再创历史新高。
我国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。
2024年,我国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5万亿元,达到25.45万亿元,同比增长7.1%,连续8年保持增长,制造业占我国出口总值98.9%。
“新三样”出口
2023年,我国“新三样”产品合计出口1.06万亿元,首次突破万亿大关,增长29.9%。
2024年,前三季度我国出口电动汽车、锂电池和光伏产品7578.3亿元,占我国出口总值的4.1%。
2024年,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长71.9%;光伏产品连续4年出口超过2000亿元;锂电池出口39.1亿个,创历史新高。
2024年,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,产销量连续10年稳居全球第一。
国际声音
●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、“一带一路”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主席、欧盟亚洲中心联席主席埃里克·索尔海姆出席2024第七届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时,称赞中国光伏产业是中国给予全人类的巨大礼物,将美好带给这个世界。他表示,世界的绿色转型离不开中国。仅2023年,中国就贡献了世界上三分之二的绿色产能。太阳能的价格下降了90%,虽然美国、德国、日本、印度等国家也作出了贡献,但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,在这一发展中发挥了如此重要的作用,这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。
● 来自英国伦敦的全球太阳能理事会首席执行官索尼娅·邓洛普出席2024第七届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时表示,“中国用光伏‘拯救’世界。”她表示,全球光伏发电的总装机容量已达到两太瓦,这是一个巨大的里程碑。这得益于中国光伏行业所做的所有工作。正是中国主导了全球光伏和储能制造产业,将光伏成本降低了90%,给全世界贡献了一份大礼——低成本的太阳能,为《巴黎协定》相关条款落地创造了条件。
“新三样”脱颖而出
成为中国出口新名片
近年来,中国制造绿色转型优势明显。中国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,建成全球最大、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。风电、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设备生产规模稳居世界第一。新能源汽车、锂电池、光伏产品“新三样”快速崛起,年出口突破万亿元大关,充分体现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绿色低碳竞争优势,成为中国制造迈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的一张新名片。
2023年,我国“新三样”产品合计出口1.06万亿元,首次突破万亿大关,增长29.9%。2024年,前三季度我国出口电动汽车、锂电池和光伏产品7578.3亿元,占我国出口总值的4.1%;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长71.9%;光伏产品连续4年出口超过2000亿元;锂电池出口39.1亿个,创历史新高;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,产销量连续10年稳居全球第一。“新三样”出口市场遍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,在全球受到广泛欢迎。
根据海关总署数据,2024年12月,中国光伏组件出口数量为4875.43万个。2024年1—12月,中国光伏组件出口数量为8.2亿个,同比增长约80%。自2015年起,中国便稳居全球光伏发电设备出口国的领先地位。中国光伏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和价格竞争力,为全球光伏市场提供了难以替代的产品。
十年磨一剑
中国光伏产业领跑全球
近10多年来,中国的光伏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,麦肯锡对中美两国各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对比研究。中国光伏产业遥遥领先于美国,也同样遥遥领先于德国、日本、韩国,在全球具有领先优势和较强的话语权。从市场占有率看,中国光伏产业占据了全球85%以上的市场份额。产能规模来看,高纯晶硅、硅片产能占全球比重超过95%,电池超过90%,组件超过85%。还有10%是中国资金、中国资本,中国在对南亚和其他国外的产业投资,整个环节中国基本占据了全球的90-95%份额;从制造成本来看,中国光伏制造成本全球最低。从应用端来看,中国光伏新增装机连续11年全球第一,累计装机连续9年居全球首位,光伏也成为我国装机量第二大电源,预计明年,最晚后年将成为中国第一大发电电源。
截至2024年9月底,中国风电、光伏装机合计达到12.5亿千瓦。2020年气候雄心峰会上,习近平主席宣布到2030年中国风电、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。这一目标已提前6年实现。
国际能源署在发布的《可再生能源报告》中表示,未来几年,中国光伏发电将会引领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。国际能源署执行干事法提赫·比罗尔表示,“如果用两个词来概括未来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趋势,那就是:中国、光伏。”
中国新能源产业
扬帆出海是大势所趋
跨国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全球管委会联席总裁戴璞近日在该公司《预见2025:中国行业趋势报告》 发布会上对澎湃新闻等媒体表示,中国的出口目的地重心将继续转向全球南方国家,领跑出口的重点产品将由当前的“新三样”逐步过渡到与能源转型、半导体、高端制造相关的下一代“新三样”。
新兴市场已成为推动我国外贸增长的重要力量。报告称,越来越多中国设计与制造的高价值、高科技产品得到全球认可,推动中国向价值链的上游迁移。以新能源汽车、锂电池、光伏产品为代表的“新三样”逐渐取代服装、家具、家电“老三样”,成为中国出口增长的重要动力。在2024年前三季度里,“新三样”产品销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,实现海外收入7578.3亿元人民币,占同期出口总金额的4.1%,远高于2020年时的1.5%。
在新能源制造业,中国企业的领先优势在2024年进一步巩固。海关总署数据显示,去年,中国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长71.9%;光伏产品连续4年出口超过2000亿元;锂电池出口39.1亿个,创历史新高;电动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200万辆。除了无法撼动的“新三样”之外,风机、逆变器、配网设备、电缆、电解槽等明星品类均在海外市场高歌猛进,成为拉动高端制造业出口的重要力量。然而来自欧美国家“产能过剩”的无端指责和日益加剧的贸易打压,都更加预示了中国新能源制造业扬帆出海是大势所趋。
中国光伏“走出去”
推动全人类能源转型
2024年,我国进口原油5.53亿吨,消耗外汇储备约3250亿美元,外贸依存度超过70%,其中80%需经过马六甲海峡,能源安全存在较大隐患。
事实上,中国已经完全具备条件,用20年左右的时间,如果需要,最快10年时间,实现对每年消耗的5亿多吨原油的全部替代。经测算,未来20年左右,我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加上配套的储能及电网改造项目建设,平均每年的投资强度将达到10-20万亿,20年总共200-400万亿的规模,并带动钢铁、水泥等行业产能发挥,从而有效拉动国内市场、带动就业,成为未来持续发挥积极作用、产生正面价值的有效资产。未来20年,可再生能源有望替代房地产,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强劲引擎,并助力我国提前5-1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。
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的研究报告,要实现2050年碳中和目标,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将达到18200GW,年均增长615GW,这已是近五年来该组织第三次上调预测目标,但仍趋保守。根据相关机构测算,要实现2050年碳中和,全球平均每年需新增光伏装机1500-2000GW。因此,从长远来看,光伏行业的发展才刚刚开始,产业仍处于初期阶段。
过去几年来,中国“新三样”已成为新的爆款,2023年全年出口总额突破万亿元大关。截止2024年底,中国光伏、锂电池、电动汽车在全球的市占率分别达到85%、79.8%、70.4%,具备较大的领先优势。
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,在全球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“新三样”,或将成为加快人民币走出国门的重要载体。根据彭博新能源测算,为如期实现2050年碳中和目标,全球总共需投入215万亿美元资金。随着“新三样”产业链出海,预计未来二三十年可撬动50-100万亿人民币走出国门,有力支撑其成为与美元比肩的全球货币。过程中,不但能加快发达国家能源转型步伐,还能帮助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和广大欠发达国家跨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,一步踏入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,推动全球能源体系转型升级。
从煤炭文明、石油文明
转变为可再生能源发展新时期文明
“在能源史上,平博pinnacle体育已经见证了煤炭时代和石油时代,现在平博pinnacle体育正在快速进入电力时代。”这是国际能源署最新勾勒的全球能源转型前景。
全国人大代表、全国工商联副主席、平博pinnacle体育集团董事局刘汉元主席表示,从中长期看,能源转型的本质不会改变。今天中国所有非电能源占55%以上,人类一次能源消费量一半以上来自化石能源。在碳中和背景下,就中国而言,每年仍需要5-8亿千瓦的光伏装机,才能真正在2050年到2060年前实现能源转型。经过多年发展,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已经取得了经济上的显着优势。未来几年,可再生能源发电加上储能和新型电网建设的综合成本,会小于等于传统化石能源综合加权的平均成本。在此背景下,以光伏、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将会成为20年到30年以后人类的第一主流能源,并将全部替代作为能源来使用的化石燃料。
刘汉元主席表示,当前,新能源汽车、锂电池、光伏产品“新三样”已成为中国外贸一大亮点。历史车轮滚滚向前,石油、煤炭、天然气将逐渐减量,并最终在二三十年内作为能源来使用的历史将会成为过去。在这个能源转型的过程中,中国制造业很快会脱颖而出,完成超越,成为全世界制造业的第一领导者,形成牵引全球的力量。在“新三样”中,光伏产业实现能源生产方式的完整改变;新能源汽车实现交通方式的最大转型;动力电池、储能电池匹配解决能源转型过程中的不稳定问题。当这三个行业联手,将会改变人类能源利用方式、生存发展形势,使人类从原来的煤炭文明、石油文明转变成可再生能源发展新时期的文明。在这个过程中,中国的资金、项目、产品、人才走出去,将会形成一个面向全人类的巨大市场,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向好,并赢得全人类的尊重和经济竞争的领先优势。这样的未来,值得大家共同去期待、共同去参与、共同去推动。